大数据时代,你的隐私数据被泄漏了吗?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共享,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威胁着个人信息安全。近年来个人信息违法获取和数据泄露事件频发,信息安全早已不是个人问题,更是一个备受社会重视的公共管理问题。为此,近日《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继出台,来保护广大网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的个人隐私或者商业数据是否有泄漏呢?为此,我们总结了一下有四大应用场景说明你的个人信息或商业数据有可能存在泄漏。 一、违规应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你是不是每次下载APP应用都被告知需要获取你的手机通讯录、相册信息等授权权限?如果不进行授权根本没办法使用APP内的功能?为此,用户也显然处于弱势一方,除非自愿放弃移动互联网的便捷,不上网使用APP内的功能,不然一旦安装一些APP或者登录某些网站,授权或者填写过重要资料,这些个人信息就有可能被泄密的风险。 2021年11月17日,工信部指出目前检测的244万款APP中有40余万款APP存在“越界”行为,违规处理用户个人信息,设置障碍,骚扰用户、欺骗误导用户等问题,即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 平台应用通过用户隐私协议授权,过度的读取“位置信息”、“通讯录信息”和手机密码信息等。此外,用户的个人照片和证件照、个人财产信息、购物信息、上网浏览记录以及短信信息等均有可能被过度使用的现象。平台越界读取手机用户信息,不仅伤害了用户的隐私权,同时也会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黑客攻击导致商业数据泄漏 今年1月份据外媒报道,新西兰央行宣称,该行的一个数据系统已被一名身份不明的黑客入侵,该黑客有可能已经获取商业和个人敏感信息。这家总部位于惠灵顿的银行在一份声明中说,新西兰储备银行用于共享和存储敏感信息的第三方文件共享服务已被非法访问。 黑客的攻击行为,是商业数据泄漏的一大来源,如果黑客获取了企业的数据库,就会把大量个人信息暴露在网络环境中,从而被第三者获得。遭受信息泄露或者黑客攻击容易导致公司重要信息泄露,对于一些重要的生产企业和金融企业来说,往往需要承担很大的损失。 为此,基于商业机密数据安全和方便使用的需求,很多职场人员会将文件上传到云端。而这样一来,储存着大量数据的云端,尤其是公有云,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目标也并不奇怪了。对此,相关云安全专家也曾指出“公有云的应用正在快速增长,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更多的潜在风险”。 为此,如果在上传云端前对商业数据、客户信息和财务报表等重要信息在本地离线加密,将加密后的文件上传云端能够有效防止商业信息的数据泄漏。 三、精准营销的大数据“杀熟”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留下的消费记录、出行记录、个人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之后,可以完整地还原一个人的消费偏好。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的隐私具有数据价值和商业价值,这也是很多APP和网络平台违法滥用用户信息的动机所在。伴随着消费者画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企业及商家面前的背后,是各种APP拉取关系链,过度获取个人信息。企业与商家获取用户信息的手段也层出不穷,用户隐私信息泄露事件也屡屡发生。 这些年,有关“大数据杀熟”的信息并不少,大部分被曝光案例都是互联网平台利用对用户的了解,抬高价格。比如,有的互联网票务公司通过数据监测,发现某个用户频繁搜索某段航线的机票时,就为相关用户提供较高的票价;如果消费者换一个账户搜索,却能获得较低的票价。 四、收到海量垃圾信息或短信诈骗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垃圾短信,这些短信充斥着大量的广告,极大地影响人们的使用体验。当你想去屏蔽这些广告的时候它又如牛皮癣一样,甩都甩不掉。 这些广告类别包括外语培训、电商购物活动信息、刷单兼职等内容。其中,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是因为没有及时处理遗留在快递包裹上的个人信息、用户浏览某些网站时被刻意记录下的身份信息等。例如,有些不明网站以免费领取大量优惠券为噱头诱导用户点击注册成为会员,许多人经受不住如此大“力度”的优惠,于是输入了自己的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注册会员。当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优惠券时,个人信息早已泄露,紧接着不法分子便会将收集到的个人信息在网上进行贩卖。在此密叔叔提醒大家,遇到来历不明的网站千万不要输入姓名、手机、身份证、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提高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 以上就是我们总结的较为容易出现个人数据泄露的四大情况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些坑呢?各位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增加隐私保护意识,上传文件之前一定要记得先在本地加密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