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Gao Zhe

戴尔中国销售数据衰退

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戴尔中国销量崩塌。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陆PC(不含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为4120万台, 同比下降17%。其中,联想、惠普、戴尔、华硕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TOP5厂商中仅华为年增长11%。值得注意的是,戴尔2023年出货量接近“腰斩”,环比下滑44%,出货量仅剩314.8万台。与此同时,华为公司却逆势上扬,去年的出货量达到398.6万台,增长了11%,成功超越了戴尔。

此外,戴尔公司近期宣布,截至2024年2月其全球员工总数已减少至12万人,相较于上一年减少了近10%。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电脑市场需求的大幅下滑。在2023年初,戴尔因个人电脑需求下降,宣布裁员约6650人,这一数字几乎是上一财年裁员总数的一倍。

戴尔作为全球知名的电脑制造商,曾经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但最近的销量暴跌却令人惊讶。戴尔究竟怎么了?


吃到“去中国化”恶果


曾经风光无限的国际PC巨头戴尔,如今在中国市场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近日,权威市调机构Canalys发布了一份令人震惊的报告,数据显示戴尔PC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连续暴跌,一季度惨跌45%,二季度更是跌去52%,市场份额已不足8%,被华为等本土品牌迎头赶上,戴尔颓势难掩,正迅速沦为市场中的“Others”。

这一数据的出炉,立即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猜测,戴尔是否即将步惠普等前辈的后尘,黯然退出中国市场?毕竟,从巅峰到谷底,戴尔的坠落速度实在太快,令人猝不及防。

仔细回顾戴尔过去几年的表现,不难发现其销量暴跌并非无迹可循。早在2022年底,就有媒体爆出猛料,称戴尔计划逐步“去中国化”,不仅打算将制造工厂迁往中国之外的地区,更企图在其PC产品“去中国化”,甚至连中国制造的芯片都不再使用。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消费者和业界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尽管戴尔方面对此一直三缄其口,未曾正面回应过这些传闻,但消费者的疑虑却日益加深。在许多人看来,戴尔的沉默无异于默认了这些消息的真实性。于是,一场无声的抵制行动在消费者中悄然展开。

毕竟,在PC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消费者完全可以选择其他品牌来替代戴尔。既然戴尔要“去中国化”,那么中国消费者自然也可以用脚投票,选择更加本土化、更接地气的品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戴尔的销量持续下滑,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到了2023年四季度,戴尔全球副总裁终于坐不住了,站出来面对媒体采访时矢口否认了戴尔的“去中国化”传闻。她表示:“我们从未发布过任何‘戴尔供应链将撤离中国’的消息,这些传闻绝对是‘谣言’。”然而,这番迟来的辟谣却并未能挽回消费者的心。许多消费者认为,戴尔在销量暴跌之后才出来辟谣,显然是迫于市场压力而为之,其可信度大打折扣。

事实上,戴尔在中国市场的衰落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中国本土品牌的强势崛起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曾经风光无限的国际巨头都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滑铁卢。他们或许曾经辉煌一时,但如果不能紧跟市场步伐、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黯然退场。

戴尔的遭遇给所有跨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任何企图通过“去中国化”做法都是短视的、不可取的。因为中国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国度。如今戴尔想要挽回中国消费者的心、重塑品牌形象、重拾往日辉煌并非易事。

戴尔被华为打败了

戴尔这个美国计算机产品巨头,过去25年来一直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其产品遍布全国各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戴尔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却逐渐动摇。

戴尔自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企业之一。其在厦门、成都和昆山的三大生产基地,不仅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更将产品远销海外。然而,就在戴尔在中国市场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隐患也逐渐显现。

随着撤离计划的曝光,戴尔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也开始急剧下滑。更令戴尔雪上加霜的是,其在全闪存市场也被华为击败。全闪存市场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存储领域,一直是各大科技企业竞相争夺的焦点。

然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戴尔却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2023年第三季度,戴尔在全球全闪存市场的份额大幅下滑了26.1%,而华为的市场份额却逆势增长了33.6%,成功超越戴尔成为全球全闪存市场的领头羊。

此外,戴尔在产品创新和本土化方面也存在严重不足。随着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戴尔的产品逐渐失去了吸引力。最后,戴尔的财务状况也加剧了其衰落的速度。目前戴尔的企业负债已经超过1100亿美元,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戴尔被华为打败并非偶然事件,而是戴尔在中国市场犯下的一系列战略错误的集中体现。

遭遇的困境比想象更严峻

曾经风光一时的戴尔科技,陷入的困境比想象更为严峻。

据路透社最新消息,这家个人电脑巨头在一份官方文件中宣布,为应对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不得不采取裁员措施以削减成本。而这一决策,仅仅是其困境的冰山一角。

截至2024年2月2日,戴尔的员工总数已缩减至近12万人,相较于一年前的12.6万人,减员幅度不可谓不大。这一裁员举措,不仅反映了当前个人电脑市场的严峻形势,更凸显了戴尔在应对市场挑战时的无奈与困境。

在过去的两年里,个人电脑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市场饱和、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戴尔的业绩持续下滑。据其公布的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同比下降了11%,这无疑给戴尔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为了扭转颓势,戴尔不得不采取更为激进的成本削减战略,其中裁员便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选择。

然而,即便在如此困境之下,戴尔仍对其客户端解决方案集团(CSG)的未来增长持乐观态度。作为个人电脑业务的发源地,CSG对于戴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第四季度该部门收入下降了12%,但戴尔依然寄望于市场需求恢复和定价环境改善来推动其业绩回升。不过,这一愿景能否实现,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戴尔还面临着投入成本上升的严峻挑战。与软件制造商VMware的商业关系发生变化,导致公司其他业务的净收入可能会继续减少。此前,戴尔曾回购与VMware相关的股份,为其重返市场铺平了道路。然而,随着博通对VMware的收购完成,戴尔的业务和财务状况受到了重大冲击。


更为糟糕的是,戴尔在供应链方面也遭遇了重大挫折。其拒绝使用“中国芯片”的决定,不仅让其失去了中国供应链的支持,更可能导致产品生产延期和成本上涨。在全球供应链中,中国的地位难以替代,很多全球性公司都依赖中国的供应链能力。戴尔的这一决定,无疑是将自己推向了更为艰难的境地。


现如今,中国市场上华为等本土品牌异军突起,成为了消费者们认可的选择。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戴尔的产品生产链难以稳定,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能力无疑会进一步被削弱。同时,拒绝使用中国制造的芯片,也让戴尔失去了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机遇,对于其产品的多样性和技术创新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戴尔遭遇的困境并非偶然,而是其一系列决策失误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裁员削减成本到拒绝使用“中国芯片”,戴尔的每一步决策都充满了挑战与风险。如今,这家曾经的个人电脑巨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其未来走向如何,尚待市场进一步观察。


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